平壤地铁考(3)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了西蒙的英文网站“平壤地铁网”,本文版权归刘琦所有)
2002年朝鲜元贬值之前地铁的通票票价是10分,后来
涨到1元,而现在票价为5元。车票是这样的金属硬币,
可以直接投入自动检票机中。

平壤地铁建在地下160米处,可以作为防空设施使用,乘坐滚梯需要很长时间。

这是平壤地铁Puhung站台的情景。你可以看到漂亮的树形吊灯。远处的壁画是“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与工人们在一起”。

平壤地铁考(2)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了西蒙的英文网站“平壤地铁网”,本文版权归刘琦所有)
1996年平壤地铁购买了120辆前东德生产的Gisela铰链式列车(G型车)。这批列车是1978至1982年间在柏林附近的Hennigsdorf生产的,制造商是现在的Bombardier(http://www.bombardier.com/index.jsp)。

东柏林有一条从Pankow通往 Thälmannplatz的窄车体线路。在修建柏林墙之前,这条线路一直向西通往波茨坦。在两德合并之后这条线路又同西柏林连通,成为现在的2号线。新的柏林交通局(BVG)认为统一东、西柏林原有的车型没有太大必要,所以直到现在G系列列车在柏林地铁中仍然随处可见。

1998年,平壤地铁又从柏林购买了108辆Dora(D系列)宽体列车。这批列车是DWM和O&K公司在西柏林制造的,生产时间是1957到1965年之间,于1999年退役。柏林交通局(BVG)原打算将其报废,后转卖给民主朝鲜,总价不足三百万马克。
这是Dora列车分别在平壤和柏林时的情景。当笔者参观平壤地铁的时候,朝鲜的导游坚持说列车是朝鲜制造的。列车编号并没有从柏林继承而来,尽管车厢与驾驶室之间的门上还隐约可以看出柏林交通局的标志,但所有能证明列车并非朝鲜生产的显著标识都被移除了。


这是1999年3月首批36辆Dora列车在维斯马港被装船运往平壤时的情景,你可以看到柏林地铁特有的车厢涂鸦。

平壤地铁考(1)

(本文部分资料参考了西蒙的英文网站“平壤地铁网”,本文版权归刘琦所有)
朝鲜,这个神秘的邻国似乎成了国人寻找自信最好的目标。而这种寻找自信的方式又似乎很难让人保持这份自信。也许在做出任何判断之前我们应该尽量客观地看看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平壤地铁地图很少被为外人所知。通常,游客不被允许在这个城市自由旅行,所以也很少有人用得着它。这张是Wesley Chung根据日文版地图绘制的,列出了平壤地铁系统未来可能的延伸线路。我们可以推断,或许是因为1971年过江隧道挖掘事故,所以平壤只规划了一条穿越大同江的线路。由于Kwangmyong站接近存放金日成遗体的锦绣山纪念宫,已经于近期关闭。


( )

车站里设有线路指示版。下方的每个黑色按钮对应着一个车站,按下你的目的地就可以看到所经过的路线亮起来。当然,平壤只有两条简单的线路,这个设备似乎有些多余,但你不得不说平壤地铁做到了“用户友好”。


( )

平壤地铁和北京地铁建造年代基本相同,始建于1965年,于1969-1972年陆续通车。和北京地铁一样,平壤地铁曾使用长春生产的750伏第三轨直流DK4型机车,宽度2.7米,所不同的是涂装和内饰。你可以看到同型号的列车在平壤地铁和北京地铁的情景。

我和GF的天津一日游(下)/2005年

写了上篇之后就一直忙,忙得焦头烂额,无暇动笔。拖至今日,难辞有始无终、虎头蛇尾之嫌。咳!说忙,不过是个托辞,关键是没有心情。写文章和旅游一样,是个随性的事儿。就是再好的风景,没了心情也是无味索然。而平常普通的景儿,兴致来了,也能看得津津乐道、玩得分外逍遥。下面继续《我和GF的天津一日游》。

从起士林出来已然一点多了,招手截车直奔中国大戏院,赶下午两点的鼓曲专场。其实并不是对曲艺有多大的热情,专程去听完全是为了感受一下气氛。愚以为,相对于北京来说天津的曲艺是活的,有广泛的观众群体、固定的演出场所,有角儿、有腕儿、有捧场的粉丝,大家同时鼓掌、叫好、上篮儿,想必这就是文化,大众文化、市民文化,艺术评论里叫波普。反观也曾是曲艺中心的北京,这祖宗传下来的好玩意儿,全给折腾到老舍茶馆这类地方让外国人看热闹去了,可惜。发了这么多感概,现在继续我的游记。实不相瞒,无论是相声大会还是鼓曲专场,中国大戏院当天下午并没有安排任何演出,所有的演出时间都是晚上。网上查的消息破产了!我们怏怏走开去有名的劝业场。劝业场1928年开业,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就是当时的shopping mall。为什么叫劝业场?我找到的答案似乎很不靠谱,拿来跟诸位探讨。说是这家商场开业之时,有人赠送一银盾作为开业贺礼,上书“劝吾胞兴,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老板高星桥遂以贯顶四字“劝业商场”作为名号。您肯定也跟我一样觉得纳闷,商场都开业了还没个名字,看人家贺礼上有字就拿来当买卖大号,忒牵强!我要是开个买卖,也按这个程序起名字,先不管工商局给不给办执照吧,估计最后我家铺子就得叫“Made in China”了。劝业场大楼是典型三段式建筑,转角处有塔楼,很雄伟。进去看看,普通商场而已,无甚特色。我旁边的购物狂人也没有兴致多逛两圈。

“曲艺没看成就看电影吧,反正都差不多。”GF提出了消磨这个酷热下午的好主意,只是这“差不多”我实在不理解。出劝业场我俩手捧刨冰沿滨江道步行街溜达。繁华!不是人山人海的拥挤,而是让人亢奋的繁华,是一种感染力。走着走着,传统的欧洲建筑逐渐退去,街道的风格现代起来,四下都是包豪斯式的方盒子钢框架建筑。华纳影城,就在其中之一。大厅有一座攀岩设施,很多人在上面一试身手。为了不让GF太丢面子,我毅然放弃了去试试的打算。不过光跟着底下看热闹的人们叫好起哄也挺好玩。二楼是放映厅,具备了一切现代影院的要素。我俩从《狮子王》那年开始,每年这个档期的动画片都不放过,肯定看,已经形成传统,所以今天非《马达加斯加》莫属了。嘿!您想什么呢?没错,我承认《狮子王》那年我是才十二岁,如果她没对我隐瞒过什么的话她也十二岁,可我也没说我们俩当时是一块看的啊,纯属巧合嘛。一天最热的时候让我们最凉快地度过了。

看完电影继续观光,下一站是五大道。其实所谓五大道是个范称,是旧时的高档住宅区,不知是不是可以和长岛作类比。可贵的是现在大多还保存完好。这里的街道都有自然形成的弧度,不会让人一望到底,所以显得更加清幽甚至神秘。不宽的街道行人稀少,十分安静。透过红砖花墙可以隐约看到一幢幢古老的小楼,有的浓荫撒地、鲜花盛开,有的荒凉破落、杂草丛生,都让人印象深刻。部分建筑门前有简短的介绍,分寸恰到好处,不会挤占你想象的空间。

马场道、大理道、睦南道、洛阳道、新华路、重庆道……统统走了一遍,一直没有找到GF要去的那家露天咖啡座,她的直觉找路大法终于没有在天津显灵,我也完全失去了方向感。最后的希望是成都道。不过,当我们看到这条现代化的交通干线时,我们知道唯一的选择就只能是国际大厦一层的星巴克了。“好在这里凉快”我们这样安慰自己。柜台小姐不咸不淡的问好全国都一个味儿。不过确实凉快。凉快得以至于咖啡还没有做好,我们就后悔点冰咖啡了,而且是大杯。没喝到一半,我俩已经手脚冰凉,要不是觉得有碍观瞻,真得抱着取暖了。“还是走吧,外面暖和”,我说。

出门打车直接到火车站,赶745的末班返京列车。路上,经过了一条街道,路旁都是正在拆除的洋楼和夷为平地的废墟。因为这一天三次乘坐出租车都经过了这里,每次都觉得很可惜。这些建筑所承载的一代代人的记忆或者带给像我一样好奇游人的惊喜并不是房地产商的开价所能衡量的。走在天津的街道上,时常可以看到风格乖张、体量巨大、尺度失调的摩天大楼鹤立鸡群般地耸立在有百年历史的传统建筑中间。这种对比毫无美感,带给我的只有对天津规划失败的不解和惋惜。

没有堵车,司机很和气,听说我们要赶火车还一再帮我们加速、超车。以前总见网友发帖子把某市的桑塔纳出租车和天津的夏利做比较,然后得出“我们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的结论。我真是不明白,同样的距离,同样的时间,一个收你十五,一个只要五块,你选哪个?得了实惠偷着乐就得了还要骂娘,真行!正点到达火车站。在广场上,有拉客的黑车。开始时,我和GF没有走在一起,黑车司机这样吆喝:“去北京了,帕萨特,还有一个座,马上就走!”等我俩走到一块,这词就变了:“去北京了,帕萨特,还有俩座,马上就走!”。杀出重围进站。这末班火车真是够味!我说的是异味。绿皮车,脑袋顶上的风扇哐啷哐啷地转着,灯光昏暗,空气污浊。我和GF相对而坐,谁看谁都觉得像破落户。GF忽然笑起来,她指着我手中的杯子说:“你这杯星冰乐比两张车票还贵!”唉!罪孽!

我和GF的天津一日游(上)/2005年

我要说因为甘南7日游没有成行而改成了天津1日游,众位看官一定开始着手准备板儿砖伺候了。不过,不瞒您说还真是这么回事。

周六早上和GF狂奔到北京站赶火车直奔天津,进行我们跑龙套般的毕业旅行。

北京到天津的软座特快用GF的话说就是“我都快要按铃要毛毯了”。她这番话有两层含义:1,这车真棒,坐着跟飞机似的,以致有按铃的冲动;2,空调太凉,要有条毛毯多好。其实第二条完全是由于她不听良言劝告,一意孤行地穿过短裙子造成的,在这批判一下。乘客素质也挺高,一路上车厢里安安静静的,没有遇见跟你一见如故、吹牛套磁拉家常、脱鞋脱袜子的大仙。

在车上,随便翻翻报纸,想起一段有意思的老广告,自己还抄下来过:“你要同你的意中人谈情,那么,你必须置备冠生园新出的薄荷奶糖,带在身边,以备在谈话的时候,彼此吃些,那么你们的谈兴不但可以转浓,而且口气接触,香喷喷地格外甜蜜。” 这是冠生园在天津《大公报》上给薄荷奶糖做的,还真是很有意境呀。再瞧瞧现在的广告,一翻开《北京晨报》就是:“北京前海男科诊疗中心顽固性前列腺疾病小组的专家们……”真是倒胃口!

车开到天津站,一分不差,绝对正点,算是个好的开始。出了车站,迈大步,朝南走,过马路。嘿,这红绿灯有意思,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样式,对于我等算是个特色了。至于到底是啥样我也不形容了,见过的可以显佩一下。

往前走就是跨海河的是解放桥,是二三十年代的旧物,旧称法国桥。据我估计可能是因为紧邻旧法国租借而得名。桥上有巨大的齿轮,中间桥孔可以向两边开启,供轮船通过。是不是和彼得堡的“白夜断桥”有一拼?桥上有“渔夫”撒网,渔网撒开的一瞬很是漂亮,让人感到有短暂的定格,然后就溅出一圈波纹。这情景让我想起北京北海大桥上的钓鱼者。桥小了一号,水浅了几米,就连钓鱼人也贼头贼脑的张望城管的卡车,远没有海河上的精彩。

过了桥,是解放路。全国不知道有多少解放路,大多是繁华的主要街道,天津也不例外。不说别的,单看这条路各时代所用的重量级名称就能看出它在这个城市的地位。旧法租界一段曾叫做大法国路(Rue de France),旧英租界一段叫维多利亚路(Victoria Road)。二战后整条路被民国政府命名为中正路,解放后又改为解放路。

解放路沿街有很多保存完好的华丽建筑,是旧租借的金融中心。现在被比我还庸俗的人称为所谓的东方华尔街。上海外滩也叫东方华尔街,平遥那几条巷子也叫东方华尔街,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一路走下去,汇丰、麦加利、花旗、华俄道胜、东方汇理……这些名字不断闪现眼前。GF煞有介事的念叨:“租界,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血泪史,就是一部人民反奴役反压迫的斗争史……呀,这楼真漂亮,中国银行就是有品味!咱钻进去瞧瞧吧。”唉!学文的人啊,可怎么办啊。GF是中国银行还未入职的新员工,看见中国银行就跟看见家一样亲切。我俩绕开银行门口的一个小型外汇黑市,鱼贯而入。这大堂真是气派,有三四层楼高,彩色玻璃窗,巨大的吊灯,基本保持了旧式的风格。大堂上部有精美的雕花,但中央的图案已经被挖去镶上了中国银行那个散发着铜臭味的铜钱标志。据该标志的设计者靳埭强同志介绍,这个标志寓意该行已经掉进了钱眼儿。(玩笑)

解放路的尽头是赫赫有名的利顺德大饭店。自动玻璃门后面是一扇旧式的小转门,进去就是当年的老楼。木地板走在上面吱呀吱呀的响,很有历史感。GF随口一句:“要开房,利顺德还差不多”让我愣了半天,等我清醒过来,这好事早就灰飞烟灭、烟消云散了。

出了利顺德,步行到小白楼一带找起士林。小白楼这个名字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因洋务派徐润家的白色二层祠堂而得名,二是因此地曾有一座外墙涂白的二层酒吧得名。看来都挺有道理,就继续争下去吧。起士林总店在浙江路上,从转角门进去上到三楼就是供应“德俄大菜”的正餐厅。当过德皇威廉二世面点师的起士林大家都挺熟就不多说了,他的番菜馆1908年开业。当时在这搓饭可是新派人物跟上潮流的标志。今天的起士林早已见不到“着红礼服的门童、西洋乐队交谊舞池和免费供应的各式面包”。装修算不上讲究,但让人舒服。两个人对坐在只有西餐厅才设的小圆桌旁,很有情调。我们点的菜中规中矩:红菜汤、土豆沙拉、奶油烤杂拌、奥地利式煎小牛肉配薯条、罐焖牛肉配米饭、黑啤酒。俄餐的大菜量国际有名,此处盖不能外。对于以能吃著称的我和GF来讲,配菜是一口没动,罐牛剩了不少,土豆沙拉还没上来就没地方了,这种战绩实在是让人泄气。把美味的食物弃在桌上走开无异于亲生母亲丢下骨肉一般难舍难离。请大家善待能填补精神空虚的食物吧,量力而行,不要浪费,谢谢。起士林所在的小白楼地区曾是俄国人在津的主要聚居地之一,紧靠旧英租界中街,成为旧租界的一个副商业中心,繁华一时。我就想,在我大餐行将用毕之时会不会有流亡的白俄贵族少女从我桌边走过,貌似随意地丢下一张名片……“想什么呢你!”GF桌下猛踢一脚才回过神来。原来女人真的有直觉,服了!结帐。GF说真便宜呀,我说其实还是挺贵的;GF说她吃得像个村妇,我说我用刀叉就像绅士;GF说对面一对老人是出来偷情的,我说咱快走吧他们的孙女来了……

几个小地方(截止2003年)


写在前面
本人爱玩儿,有事没事总四处游逛。为避玩物丧志之嫌,况且称之为旅游。本人旅游不为增长见识、不为陶冶情操、更不指望什么浪漫邂逅,不过是一种活法罢了,用时髦的话讲叫做生活方式。许是天性所致,小生极其乐于钻营游玩之事,乃至不惜付出毕生精力(此句属于正当的夸张写作手法),外加爱财,需考虑经费预算之类经济学问题,以致形如枯槁,面有菜色,惶惶终日而不得解矣。
然2001年8月,随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的开始,本人旅游历史新的一页翻开了!我审时度势的提出了“立足陕西,辐射周边,兼顾全国,放眼世界”的新时代十六字旅游方针!十六字方针深入的分析了当前的局势,明确了下一步工作的具体目标,战略性的提出旅游大跨越式发展的N部走计划,为完成伟大的旅游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牢靠的智力支持!
十六字方针的提出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意义,是我们 ¥%·#%¥·%¥……¥%……#¥·#·#(*……)·#¥·#(*—·#¥·#!(此处略去五百字)

天津
两次来过这里,一次在塘沽游泳,除了我曾引以为傲的防水电子表进水坏掉以外全无印象。另一次,是99年的春节。窄窄的街道略显破败和杂乱,三、四层高的洋楼玻璃上贴着红色的窗花却让人眼前一亮。狗不理包子是一定要吃的,连价钱问题都可以暂且不加考虑。听卖报人天津特色的叫卖也很有意思。买一份《今晚报》在火车上看,还没通篇看完,东便门巍峨的角楼已经出现在窗外。

北戴河
我印象中的第一次度假。沙滩、大海、飞机、起士林、疗养院……一切都那么新鲜,一切都那么可爱。被潮水淹没的沙滩城堡、最后一天的晚霞和彩虹、不让上飞机的一瓶海水……还都历历在目、难以释怀。那已经是1990年的“往事”了。

张家口
张家口平凡的街道、平凡的建筑、平凡的城市,让人感觉和她如此的亲近。市区四周被群山环抱,一条大河从中蜿蜒而过。朋友随手指了远处的一座山峰“我们明天去那”。看上去遥不可及,却真的到了。坐在残破的边墙上,眼前已是一派塞外风光。青山如黛,层叠着连绵到远方,一片雾霭。高原吹来的凉风撒在脸上,头顶不时有战机巡航。气吞山河的壮观、壮志凌云的豪迈、马革裹尸的悲怆、运筹帷幄的韬略……“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辉腾锡勒草原
八月的草原遍地开着野花,远处一群绵羊低着头净顾着吃草,几头黑白相间的奶牛点缀其间。随便的跑吧、跳吧、打滚吧、叫嚷吧,没有限制,这里自由。天上雄鹰盘旋,在它眼里,草原一定又是另一番的景色。蒙古包里的手扒肉、拌攸面、砖茶让我好生喜欢。给我纤马的小哥比我大一岁,高中没上完就在这儿租马给游人,此时在马上的我已正式被交大录取,只等通知书寄到。我知道他不需要我毫无意义的同情,但他让我记住了在这个地方还生活着这样的一个人。要离开了,蒙古人手捧哈达,唱着歌儿把车子拦下向我们祝酒送别。我接过银质的酒杯,酒很烈,浅尝一口——确实,这太不“蒙古”了,不过我知道蒙古已经让我难舍难分。

太原
道听途说的太原多是些负面形象,而这次亲身的拜访却向我证明了相反的结论。宽阔的迎泽大街车流穿梭,市区的建筑也整齐有序,柳巷红火的夜市让人有久违的感觉。从纯阳宫出来上了去晋祠的公交车,司机一句“您好,欢迎乘车”让我感动良久。难老泉现在老了,平常游客看到的泉水已经是靠水泵抽水来维持,而我的不幸是,那一天连水泵也坏掉。太原的最后几个小时在解放路的天主堂度过。

平遥
从古至今人们一切的生活痕迹都沉淀在这个小小的县城之中。我喜欢那个舒适精巧的小客栈、我喜欢用攸面做的各种美食、我喜欢布店里红配绿的大花土布、我喜欢双林寺那讲解员的诡颉的眼神、我喜欢被弄出声音的老式留声机、我喜欢八十岁的老三轮车夫、我喜欢买火柴买鞭炮买呲花买震天雷,然后把它们一气点燃……

介休—灵石
因为去王家大院走过这两个地方。灵石也许是山西矿区的一个典型:火车站破败肮脏、道路泥泞颠簸,空气乌涂弥漫着煤灰。从那儿回来时我浅色的大衣已经旧貌换新颜。王家大院在灵石和介休的交界处靠灵石一边,果然规模宏大,不虚此行。放弃了因电影走红的乔家大院来这里正是我做出的英明决断。返回时取道介休,赶一班火车。当时发车哨声已经吹响,而我和她在站台上狂奔……

大同
大同的城墙断断续续,在杂乱的平房和老式住宅楼后若隐若现,历史和现实也如此这般水乳交融。十五年前,在这里制造了世界上最后一台蒸汽火车,同时也结束了那个并不遥远的工业时代。沾染了些许煤尘的云冈佛像和我一样映着落日的余辉,望那如血的残阳,所不同的只是脸上千年的慈祥。

应县
第一次知道应县的木塔是在初中历史书的封面上,当时对其充满了遐想,着实没想到竟真的有朝一日能登临塔上,凭栏远望。在塔上寄居的雨燕给这里平添了几分生气。上楼梯时一下磕到了横梁上,导游说我“和佛有缘”……

恒山
想来好笑,每年经过华山至少四次,从未登临,这次也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只去了恒山脚下的悬空寺,未尝得见北岳之观。悬空寺没有想象中的庞大,但也足够让人拍案叫绝。悬崖绝壁上一些碗口大的小木桩支撑着整个建筑,楼梯既陡且窄,仅容一人通过。这真是名副其实的“殿宇参差碧落中”

天水
这是策划时间最短的一次也是最近的一次旅行。周五课上突发奇想,周六就已经踏上行程。麦积山颜色近乎发红,形如麦垛,绝壁上雕满了大大小小的石窟、佛像。从南郭寺所在的小山上可以俯瞰整个秦城区。25元住了世界上最物超所值的饭店,是那种赠送自助早餐的标准。一天的旅途劳顿之后洗个热水澡,躺在床上看旅游卫视的世界小姐大赛,还有什么比这更滋润的呢?

西安
第一次来西安是在98年,当时长江的洪水正在肆虐,西安的雨也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南门外的草坪显得格外的绿。我和父亲参加的旅游团只有我们两个人,导游也就成了陪同。那时绝不会想到这里将会成为我的第二故乡,在我想象不到的西安度过我想象不到的大学生活。西安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你在这里越是呆的时间长越是对这里割舍不下。这是一个有深度的地方,我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

韩城-党家村
本想在韩城停留一天赶往壶口未成行,歪打正着的去了党家村。村子和垣上的寨子还保持着旧时的模样,雕花大门、四合院落、宗室的祠堂、瞭望敌楼、贞节牌坊、魁星阁……从来未曾改变。晚上巷子里一片漆黑,远处院子门口挂着两盏灯笼,照亮了青色的石阶。一年前、十年前、一百年前的人们是不是也如我一样看着这静匿的夜晚而有所触动呢?在投诉的房东家吃了一日三餐的土豆,用村后种的花椒炒过,我发誓这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土豆,虽是粗茶淡饭,但也是有滋有味。

延安
延安市区被夹在山坳里,在延河两岸形成带状。这里比绝大部分人想象中的现代、繁华得多,甚至我感觉也比西安干净不少。革命根据地一一看过,很难想象当时马恩列斯毛的神圣著作竟然是在清凉山石佛的注视下编译印刷出版的。遇到一个住在窑洞里的儿童,给我们指路,带我们看了他住的窑洞,之后对我们说他和妹妹已经没钱上学……我们每个人都给了他钱,像逃跑一样匆匆走开,而他却站在院子里摸着眼泪。没有人知道他真实的故事是怎样,但每个人心理都有这个故事不同的版本。

北京
这是个我多么熟悉的地方,北京在我心里就是家。但我越来越发现,自己对她的了解和记忆正渐渐的无所依托。
今年五一回去的时候特意去了当年住过的老房子——现在已经是一片废墟。这里将要建一座商务公寓和滨河公园。我真记不清在这个大杂院里生活了多少年,但似乎期盼着拆迁搬家的念头从来没有断过。和当年很多北京人一样,我们住的是平房,在自建的小厨房里做饭、要去上胡同里的公共厕所、冬天还要生蜂窝煤炉,当时住平房甚至连有线电视都无缘享用,电视只能收7个台,每个都是重影……现在这一切连同我的记忆被铲除得一干二净,一点痕迹也寻找不到。
北京的大拆大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很多熟悉的街景就此消失,让人顿感心疼。当年窄窄的牛街卖的是杂碎汤、热烧饼、面茶、爆肚和羊肉包子,年糕和豌豆黄也极有味道。而当小街变成大道的时候,当小院变作大厦的时候,我真不敢相信这竟然被称为人类文明的进步。
不能不提一下13路公车,这是当前北京最古老的公共汽车:木质的地板、浑黄的灯光、会呲呲作响的气动车门……一切还是老样子,二十年来毫无变化,仿佛间看见儿时的自己正坐在售票台上看售票员手里花花绿绿的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