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游在春天——珊瑚和大院儿

这是上周三,17号的事。前一天晚上跟巴西妞(叫Gabiula,简称Gaby,和绝望主妇里那位同名)约好去迈阿密南边的佛罗里达群岛。当然,如果要开车到最远的一个岛上去至少单程4小时,所以只挑了个近的——Key Largo。一大早六点半,退了房把伊的三大箱行李装上车,开始南下。虽说车是她开,但我也不能闲着,得时刻跟她说话,不然她一不留神可能就睡过去了。尽管这样,一路上还是险象环生。太刺激了~我要啦免费统计

瞎扯的内容十分广泛,以中巴美三国对比为主。传说中的巴西听起来跟祖国还真挺像,除了一点…关于狗。她一脸天真的问我:“我实在忍不住了,一定得问,你们真的吃狗吗?”唉,这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为了在这个连肉都不吃的主儿面前维护天朝已经不怎么好看的国际形象,我的答案大体是这样的:其实狗肉是韩国/朝鲜的特色食物,但是因为中国和他们接壤,而且中国东北也有很多的中国籍朝鲜族人,所以受到他们饮食的影响一部分中国人也开始吃狗肉…

不过,下次要是有人问”中国人真的吃猫吗“我该怎么答呢?说是越南传过来的还是说广东人不是中国人?

在一个西班牙语的GPS引导下开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有惊无险的到达。岛上有个John Pennekamp州立公园。Gaby准备上那浮潜,我很纠结。潜水固然有趣,但碰上鱼可咋办,我非呛死在大西洋里不可。再加上天开始下雨,气温也就十几度,让我彻底打消了这个邪念。不过洋人就是猛,冻的嘚嘚的还照样潜。
她潜她的,我去坐玻璃底游船看珊瑚。

船在雨中开了一个小时,终于到了北美最大世界第二活珊瑚礁(Coral Reef)区域。很有意思,即使离陆地这么远的地方,海水还是很浅,几乎和出发时差不多。

此船叫Spirit of Pennekamp号,船底有两个玻璃舱,游人可以坐在周围观察海底。每个玻璃格子上都有编号,讲解员让你看几号你就看几号~

这珊瑚还真没我想象的漂亮,据说下图这个已经长了三百多年了(他怎么知道的?!)。除了珊瑚,还能看到大量热带鱼,花花绿绿的什么色儿都有。远远的看着也就罢了,没敢拍照回来近距离欣赏。

看完珊瑚回来,Gaby也潜完了。据说没找到合适的全身潜水服,穿了个露着腿的,差点没给冻死。不过好在开车不会犯困了。下一站是珊瑚阁市(Coral Gable),离迈阿密很近。
此地最有名的两个景点是Venetian Pool和Villa Vizcaya。前者是个西班牙风格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露天游泳池,后者是个大款的冬季庄园——维家大院。时间关系只能挑一个。看着还在叽咕雨点的天,不用说,看大款去。
这座带花园和私人港口的海景豪宅建于1916年,用于冬季避寒。主人James Deering做的是农用机械生意,是个收割机大亨。等一等,资料上说,他仅仅是那个公司的副总裁——二把手。建这座宅子的时候迈阿密总共人口只有1万人,而他家的工地上就一千民工在干活。
主人非常迷恋欧洲的传统风格,宅子的主楼仿照了16世纪的意大利建筑,而室内装修更是花样繁多,每个房间都是某个时代的某个风格再配上当时的古董和家具。主人的早餐厅和一间客房是中国风格的,当然是西方人理解的中国风格,弄得妖气缭绕的。
室内不让拍照,就在花园里来两下。

这是人家私人码头的一小部分…

贴几张官网上的室内图片。因为当天下雨,室内照明又很微弱,感觉和下面这些富丽堂皇的图片很不一样,反倒有些年华老去寂寞浸染的怅然。


 


 

 

他们家装修的是不是有点过了?

开车回迈阿密去小哈瓦那转了一圈。Lonely Planet上提醒说不要把这里当成古巴主题公园,这是一个真实的古巴社区。我本以为它至少看起来应该是很主题公园的,其实跟普通街道也差不多。卡斯特罗上台后,大批害怕被共产的古巴人逃往隔海相望的迈阿密。一直到现在,还不断有古巴人偷渡到这里。所以在迈阿密,西班牙语比英语好使。
这还有个小插曲,我当天上午的时候突然发现墨镜落在旅馆了,便打电话回去问。接电话的大妈叽里咕噜说了一串,我一句也没听懂,就问:"Hello, Can you speak English?"结果那边没好气的说:"I’m speaking English!" 当然,这么不对口的谈话必然导致墨镜没有了~


当天行程的最后一段是紧张刺激的。万恶的GPS死活找不到还车的地方,在迈阿密河两岸不知道兜了多少圈,问了多少路。倒不是指路的指不对,主要是车里这俩棒槌。经常是人家说了个天花乱坠,吐沫星子飞溅,我俩连连点头道谢,关上车窗后互相对视异口同声道:“你听明白了么?” 然后搜肠刮肚的把自己听到的只言片语拿出来:“第九街…”“右拐…”“过桥…”“高速公路…”“Chase银行…”诸如此类,但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位置关系就一点都搞不懂了。


几经周折最终超时50分钟后终于把车还了。Gaby和她的三大箱行李坐租车行的班车去机场准备回国,我也搭车去机场里的火车站,转战到下一处——Lake Worth。临走前我把买来外带的一大张披萨分作两半(她那半是素的),留了email,再见、拜拜、一路顺风,Have a good trip~

最后一天的行程完全是没有规划随缘的。前一天晚上已经半夜了,忽然意识到第二天还没地方住,赶紧在HostelWorld上查。列了几个住得起的地方,半夜12点半逐个打电话过去但都没人接电话,直到最后一个也是最远的一家(位于我从没听说过的LakeWorth市,从迈阿密要坐一个半小时火车)一个很有礼貌的老人接受了我的预定。


这是间二十年代建的旧式小旅馆,一切都很古老,床头还放着圣经…

狂游在春天——迷失迈阿密

这是16号上周二。一早起来吃掉昨天买的另外一个6吋赛百味,再次借了自行车出去转。这回的目标是市区。市区高楼大厦的那部分就不贴了,猛一看跟祖国似的~
在好莱坞大道(Hollywood Boulevard)附近的住宅区晃了晃。这里的房子都不算太大,应该就是中等水平。但个个都很有范儿~这么一比,马里兰的那些木头房子也就值13万。
中午退了房转战大名鼎鼎的迈阿密南海滩。再看一眼默默无闻的好莱坞吧。
在佛罗里达南部从棕榈滩到迈阿密,有一条通勤火车线路Tri-Rail。票价比国铁低很多,班次也频繁,基本上把东岸海滨的几个城市和机场都串起来了。虽说速度不快,但坐火车的那种踏实和靠谱的感觉是其他交通工具难以提供的。
下了火车,一时没找到要换乘的公共汽车站。四下基本没人,远处见一老妪,立于庭院,遂上前问路。没成想,老太太叽里呱啦,打着嘟噜说她只会说西班牙语。WOW,在美国还有英语不如我的…但老人家极其热心,满街给我找人。终于拉住一个既会说西班牙语又会说英语的小伙。然后我们三个就站在街上用两种语言一起讨论到底应该怎么走…讨论的结果是,怎么个走法用英语他们说不明白,我也听不懂。小伙决定亲自带我前往公交车站。真是好人呐~
几经辗转来到了迈阿密南海滩。这真是个热闹疯狂混乱还充满诱惑的地方。一个人来这基本上是个错误,虽有秀色但非可餐,你不想置身世外但又无法参与其中。I’m Lost.
老宋体丁字裤——横窄竖宽~
还是这个身材火爆,可惜是个画~
巧克力色皮肤、性感的后背和火爆的热裤。湿了是亮点。
在南海滩住的八人间男女混住青年旅舍。里面四男四女,来自五个国家。很快跟一个超级开朗能聊的混血巴西小妞混熟了。伊也是一个人,决定组团第二天一起逛。人家还租了车,正好可以去个公共汽车到不了的地方~

预知后事如何,下回分解。我要啦免费统计

狂游在春天——去好莱坞晒太阳

这是上周一,15号的事。一早,从刮风下雨巴尔的摩南下艳阳高照的南佛罗里达,飞行时间2小时35分钟。但航班晚点,约中午时分到达劳德代尔堡( Fort lauderdale)机场。机场里吃了一个将近8块钱的三明治,吃得小心肝都在颤抖。
出门坐1路公共汽车在青年环岛换4路(怎么听怎么像在祖国)顺利来到之前订好的青年旅舍。当然,此地公车并不报站,途中少不了说起话来满嘴喷吐沫的黑人大妈帮忙指路。
青年旅舍几乎就在海滩边上,地理位置绝佳。还提供免费自行车、沙滩椅等。我住的六人间独立卫浴的宿舍,25一晚,还有公共卫浴八人间只要19刀了斯。这里已经脱离劳德代尔堡属于好莱坞市(Hollywood)范围。当然,此好佛州莱坞非加州彼好莱坞是也。
这里年轻游客不多,沙滩上狂晒的很多是拖家带口的中老年人。想看比基尼的要等到第二天我移动到年轻人聚集的迈阿密南海滩再说。

虽说养眼的不多,但如果你一个人来,在这个节奏缓慢、漂亮安静又不至冷清的银色海滩上躺一下午,还是很滋润的。这里没有任何景点,就老老实实晒一晒吧。把这个阴冷的冬天晒得热滚滚、红扑扑的,心态也能跟着晒乐观起来。
骑着借来的自行车,在沙滩边的滨海路上兜兜海风,然后直奔市区的沃尔玛。那里有廉价的食品和矿泉水。当然,能在海滨的露天餐馆里幕天席地的吃上一顿那是最好,可单奔儿一个,吃啥都趋于果腹而非享受,无甚乐趣可言~一个6吋的赛百味三明治,一听可乐再加一盒草莓,自认为果腹果得不赖了。
 
晚上,海滩剧场有露天音乐会。站在旁边看了一会儿,音乐还不错,只是旁边餐馆里涌出阵阵馊臭的奶酪味,时隐时现的,把我赶走了~


推荐这次住的青年旅舍:
Hollywood Beach Hotel + Hostel
334 Arizona Street, Hollywood, Florida 33019


第二天转战迈阿密南海滩。因为前一阵子小S挂了,现在是G11值班,12倍光变缩水成5倍,所以请各位务必不要对比基尼沙滩女郎抱有太多期待,我实在不好意思站人跟前拍照,尤其是正面…明天再贴~我要啦免费统计

狂游在春天——马里兰日逛马里兰首府

放春假
本意是让学生回家帮忙春耕的,可我等工人阶级实在无地可种,遂狂游了一周。彻底的玩野了,什么活都不想干。这可怎么办…
倒叙吧,先上热乎
的。今儿又去了趟省城。不为别的,这周末是马里兰日,各博物馆、古宅都免费或象征性的收1刀门票,有些平时不开放的私宅今天也开门迎客。

下面这家
便是其一:格林私宅(Jonas Green House),主体建筑建于1740年代。主人Jonas
Green是个印刷商,从英国移民到这里。他们家不光印书,连本地的钱都印。这就是传说中的世间最理想的职业:“家里是印钞票的”。下图的大爷是现在房子
的主人,Jonas Green的N代耷拉外孙子Randall Brown先生,还有他的猫Khufu和狗二黑子。房屋主人一家就生活在这里,因此
此宅很少对外开放。


这是主人最引以为豪的:站在18世纪,穿越19世纪,眺望17世纪。远处的厨房是房子最古老的部分,建于17世纪。我所站的餐厅是18世纪的产物。当时为了防火,故意把经常失火的厨房和正房分开。而到了19世纪,人们玩起火来似乎技术纯熟了一些,胆子大了一些,而且主人已经不愿意吃淋过雨的火鸡了,所以在
厨房和餐厅之间加了个过道。Brown先生还给客人们介绍了他祖上近乎近亲的婚姻。他家这点事儿解释起来还挺麻烦。事情大致是这样的:A家和B家各有一男
一女总共四个孩子,分别叫做A男、A女和B男、B女。后来A男娶了B女,A女嫁了B男。这两对又分别有了孩子,一男一女,叫做AB男和BA女。他们的舅舅
又是自己的姑父,AB男的爷爷是BA女的老爷,BA女的奶奶是AB男的姥姥。后来这俩倒霉孩子又结婚了。一般一对夫妇总共会有八个爷爷辈儿的长辈,他们只有四个……杯具不?

下一站是Charles Carrol House。这个宅子多年以前被挪作他用,因此现在室内基本上是空的。但还是很有意思。你可以通过砖的不同颜色看到从1680年到1885年二百多年间这座房子是如何从一间小平房逐步扩建成现在的样子。Charles Carrol是马里兰签署独立宣言的那四位之一,同时也是他们当中唯一一位罗马天主教徒。

下图这位古装讲解员大爷1990年时还去过北京旅游,当时都管他们叫“外宾”。可惜没时间跟他多聊两句。此粉衫女孩怎么看着这么邪恶?

圣 玛丽教堂(St. Mary Church) ,1860年。木有进去。

第三站William Paca House。此人又是签过独立宣言的。这是安纳波利斯最著名的古宅,它的展览和讲解也是最好的。这里的工作人员除了门口收门票的都身穿古装,简直就像个Cosplay的大趴体。花园可以自由参观,室内需要组队按时定点的进入。


室内不能拍照,我又是个老实本分决心不能给祖国丢脸的好青年,因此照片欠奉。不过实在可惜,室内的讲解时我见过的最精彩的。参观从厨房开始,然后是餐厅、婴儿卧室、女主人房间、家庭医生房间和主人书房。每个房间都复原成二百年前的样子,更绝的是讲解员不仅身穿古装,还很入戏的把自己真的当成了18世纪的奴隶、女仆、管家婆、太太以及房子的主人烫着卷花头的Paca先生。所有的解说都是用第一人称进行的,黑奴一边讲解如何烤野兔一边抱怨工作有多辛苦,管家婆会八卦女主人是为了钱才嫁过来的,女仆一边展示家庭医生的医药箱一边嚼舌说他其实是个骗人的江湖郎中…

花园里还有些其他展示。这是外科手术的全套工具。看见锯了么?锯大腿用的…

从Paca House出来已经五点了,但天还大亮就在市区随便转了转  


Tips
Jonas Green House, 124 Charles Street, Annapolis, MD
Charles Carroll House, 107 Duke of Gloucester Street, Annapolis, MD
St. Mary’s Church, 109 Duke of Gloucester Street, Annapolis, MD
William Paca House and Garden, 186 Prince George Street, Annapolis, MD
安市大部分景点都可以腿儿着~
从巴尔的摩可在Patapsco轻轨站坐开往Annapolis的牛车14路。

下集预告:在佛罗里达晒掉皮~我要啦免费统计

微波炉失控,险酿火情;电推子在手,理发我行

今天是不平凡的一天。我要啦免费统计

上午在实验室用高级微波炉加热两个速冻豆沙包,结果过火,整个屋里浓烟滚滚。话说,这个高级微波炉不用人工设定时间,只要选择任务,如解冻、加热等,它会自动感应食物的重量,然后设定一个加热时间。以前用起来倒是很省心,不用管它等着响铃就行了。今天不知道微波大哥哪根神经搭错了,或是因为稀罕我的豆沙包,舍不得放它走?可怜的豆包就在里面转啊转啊,直到我闻到糊味,看到浓烟……杯具就这么发生了,豆包完全碳化成大号黑煤球~这倒无所谓,最令人心惊的是烟雾报警器千万不要要响,一会儿全楼疏散,再冲进来几个救火队员往屋里喷泡沫我这篓子就捅大了。看了看房顶,好家伙,好几个探头还都是自动喷水的那种。这屋里哪个设备喷上水我都赔不起。我就想:喷起水来到底先抢救哪个涅?情况很严重,微波炉所在的那半球已经几乎处于伸手不见六指的境地,浓烟还正在往另半间扩展。
我该怎么办?开窗户?这是个好主意,如果有窗户的话!在这个残酷的世界,副教授以上的人才能混上一间有窗户的办公室,我这等小卒都是在大楼中间小黑屋里混的。自然通风没戏,就研究了一下人工通风。这个中央空调系统界面及其简单,你能做的只有在21度的基础上,上下调整一度,此外还能把摄氏度转成华氏度显示。真TM高级!
晃了一会儿,发现火警没响,水也没喷。乐坏了我了,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毕竟它本该响的~
赶紧逃吧,去超市逛逛,还可以买瓶空气清新剂掩盖一下满屋子糊包子味儿~
超市里面的货品琳琅满目,应接不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金黄色的桔子和翠绿翠绿的蔬菜,都水灵灵的仿佛在冲着我微笑。我情不自禁的感叹道:“市场里的货物可真丰富啊!”“可不是么!”旁边一位正在挑选黄瓜的老奶奶高兴地对我说道:“这都是党的富民政策好啊!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刮过神州大地,咱们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再也不为菜篮子发愁了。”看着老奶奶幸福的笑容,我陷入了沉思:“党和国家给我们创造了这么优越的物质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报答这恩情呢?对!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学好本领,为早日实现四化而奋斗!”我点了点头,昂首阔步地走出了超市。超市门外,正是一轮美丽的朝霞,把胸前的红领巾映衬得更加鲜艳了~
抱歉,刚才小学语文老师附身了,有点不能自拔。话说,来到了这家韩国超市,里面促销辣白菜的大妈吆喝得正欢,思密达,安塞呦的此起彼伏。此超市最大的特点就是什么菜都能买到。包括香菜、藕、竹笋、芋头、豆腐泡、木耳等等本以为在该国根本吃不到的东西。今天占到的最大便宜是特价豆腐,美国制造,五毛一块,还分软硬。
因为没吃上豆沙包,肚子开始抗议了。走,爷带你吃中国菜去~Panda Express。连锁中式快餐,把中餐做的很有异国风味。套餐还不错,一份主食(米饭或炒面)+两份炒菜(偶吃的是菠萝古老肉和满大人鸡/普通话鸡/Mandarin Chicken,每份都是食堂铁盘中一格那么大)+无限续杯软饮,7块多一点。和墨西哥服务生说我要“fried noodle”,人家来一句“You mean chow mein? ”给我惊的,原来炒面这词已经进入英语了~以前听说米国的中餐馆会提供一个叫fortune cookie的小点心,里面夹着字条,写有一天的运势。今天我也得到了一个。把点心吃完,纸条吐出来。只见上书“A Great Pleasure in Life is Doing What Others Say You Can’t.” 让别人的预言破产是人生一大乐趣,有道理~有多少人觉得我没法给自己理发?
作为不平凡的一天,晚上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来之前听说此地剃头极贵,特地弄了个劳改头来,以期节约剪发费用。可是原定访问时间有所延长,若是回国再理,有模仿犀利哥的嫌疑,所以还是得经常打理。四处打听一下,理发果然天价,遂断然于沃尔玛购进电推子一把,带卡尺的。今天晚上就在洗手间对着镜子自己弄回了劳改头,发长十六分之三英寸,半秃。把室友雷了一下。第一次给自己理发,就算成功了吧。
最后,就今天的不平凡还体现在今天是夏令时前的最后一天。从周日开始,表要调快一小时,这里和北京的时差从13小时缩小到12小时,正好完全颠倒。愈发省事儿了~这个夏令时我记得很小的时候中国也是有的,后来可能嫌麻烦就取消了。看网上说那些不靠谱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个个吃饱了撑的搞了些雷人提案,怎么就没一个提一提恢复这个夏时制呢?夏天天亮的那么早,时间提前一小时,可以充分利用日照,相应的天黑也晚了一小时,这样照明也就可以晚开一小时。如果全国都能省出这一小时,得省多少能源?这不比也每年的某一天作秀似地关两小时霓虹灯有用得多?要是这帮委员代表年年都只吃干饭不干正事,就赶紧滚蛋走人吧,别每年来北京堵塞交通污染空气了。
这一天过的,最后了还要关心国家大事。容易么我~

巴尔的摩工业博物馆+美利坚哼唱版东方红

巴尔的摩工业博物馆,展示了信息时代以前,尤其是20-50年代巴尔的摩的工业。复原了很多过去的场景,有些机器还能进行操作和演示。估计很多人对这个题材都不感兴趣,不过不看到最后一定会后悔的~哈哈哈~

博物馆就在内港南岸。下图的汽船是当年运糖的。当装满了白糖之后,翘起的船头就会放平了。
博物馆一进门复原的是一家卖药卖化妆品还卖饮料和冰激凌的小铺子。我想,原来这就是屈臣氏的前身啊~ 
看看有没有要代购的强力修复眼霜~ 
往里走是个生产生蚝(牡蛎、海蛎子)罐头的工厂。讲解员说在一种酱(到底是啥酱俺没听懂)发明前,生蚝是作为惩罚专门给犯人吃的食物。这是罐头厂雇的童工,正要把空罐头皮拿去大蒸锅里消毒。
这是个给罐头贴标签的机器,感觉就像被查抄的黑心食品作坊用的设备~ 
除了罐头还有饮料。最左边那瓶颇像“北冰洋”~
这是刷瓶子的机器。原来真的有刷汽水瓶这道工序~
这个擀面杖是做多纳圈的,在面饼上一滚即成~
这是个五十年代的小卖部,原版的便利店。
某参观大妈如数家珍热泪盈眶的指着这些罐头,说这个她吃过,那个她吃过~这心情,我理解~
这是二战期间的一个家用电器修理铺。战争时期很多民用产品工厂都转产军品,老百姓买不到新的家电,因此维修行业异常红火~
那谁家的小谁送来修的那谁~
战后,米国人民的日子老安逸了。介系第一台全自动滚筒洗衣机和可调温度的家用冰箱。看,都是白的,所以叫白色家电~
食堂不锈钢餐盘的原型。
这里还有个印刷厂的复原展览。固执的老美一直宣称活字印刷是一个叫Gutenberg的德国人发明的。不过活字印刷对于只有26个字母,十个数字,再加上几个标点的文字来讲,这么一个抽屉就能装下了。很小的时候去过姑妈工作的印刷厂,里面的排版车间就像个图书馆一样,一架子一架子的铅字。那时是手工制版的活字印刷已经开始淘汰,让我赶上了个尾巴,见了一回真的。
这个机器有意思。底下有个打字机键盘,按着稿子敲上去,可以当场直接浇注出一行铅字,用过后再融化回炉。这样比手工排版要快得多,可惜中国字太多,不可能在一台机器上准备那么多铸铅字的模子。
下面隆重介绍此行的讲解员。此老头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中文:你好!再见!他的讲解节奏极慢,但超级认真。时常引用中国典故,如愚公移山。还给我哼哼了两句《东方红》。说实话,这歌我都快不会唱了。当他在结束讲解后拉着上面那个照相的“童工”小男孩(用英语)勉励他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的时候,我彻底崩溃了。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又专门唱了一遍东方红(不会唱歌词),和一遍国际歌(英文版)。我问他:你信仰共产主义?他答:A Little~
真是酷毙了!请欣赏美利坚哼唱版革命歌曲《东方红》。注意16秒后演唱者的眼神~我要啦免费统计

http://static.photobucket.com/player.swf?file=http://vid854.photobucket.com/albums/ab110/alafaalafa/BaltimoreMuseumofIndustry/DongfanghongProformedbyanAmerican.flv

进省城了——安纳波利斯/Annapolis(下)

下午写了四个小时作业,还是木有写完。还是耕博容易些~

周二在省城的第一站是市中心的教堂,但没怎么拍照,然后转战此州的政治中心——议会大厦。
此楼建于1795年,后于1905年扩建。眼前的红楼即为扩建部分,后面的塔楼是原物,里面是所谓的“双穹顶”结构。没用一颗钉子。原因是当时法律规定建筑中用钉子要交税,为了省钱,干脆不用。在里面还看见一幅画,画中乔治华盛顿很假地把手都揣在衣服里。这个原因更有意思,当时画家收费是按画中人物部位收钱。能揣着手的就都不把手露出来。一幅画里出现几个胳膊几个腿儿,几个和尚几盏灯,最后都是按数结账的。这有点像吃完羊肉串然后数钎子的感觉~

州议会就是议员们开会的地方~废话~他们这儿分参议院和众议院。现在正是马州的“两会”,他们每年1月到3月在此坐而论道。讲解员说这是个悠久的传统。二百年前,议员们都是地主,种田的,只有冬天农闲的时候才有功夫出来聊聊政治~看来果然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
据我粗浅的理解,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立法和监督、批准政府的财政。现在两会期间,每天上午十点都有辩论和表决,老百姓可以到二楼的阳台上旁听。每天的议案都摆在门口的小桌子上,没见发小广告的。
所有议员的名字和他的投票都在公告板上显示出来,不投赞成票的一律打成现行反革命,下放到阿拉斯加去~
下面这个大厅很有历史意义。在美国独立战争结束后,Annapolis曾一度作为美国首都,华盛顿就是在这间屋子里宣布辞职。中间展柜里面是当时他发表辞职演讲时念的手稿。
您一定看到这惨不忍睹的墙皮了。据说从几年前开始,墙皮开始发霉脱落,后来就干脆铲掉了。被铲掉的内部装修是1905年做的,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准备恢复华盛顿辞职时的样子。比如窗子,在华盛顿时代,高级建筑的窗户都是落地的,现在看到的这种窗前木板凳都是上个世纪的搞出来的。然而,可怜的州政府只有铲墙皮的钱,至今还没有筹措到抹墙皮和恢复老窗户的钱,所以这间著名的大厅就这么晾了好几年。讲解员说,按照当前的筹款速度,估计还要四年才能把墙抹上。想我天朝,别说抹个墙皮了,再盖十个都是玩一样。怪不得2012拯救世人的重任落在我国肩上了呢…

下一站是Chase-Lloyd老宅。这座英国乔治亚风格住宅建于1769年,完全照搬当时英国最时髦的装修。Chase原是个律师,是马里兰州四个在独立宣言上签字的人之一。后来把房子卖给了Lloyd。这楼外面看是三层,为啥在里面就只看见两层涅?

据金发碧眼的讲解员MM说,这种风格的住宅讲究对称和平衡。下面这张是起居室,真正的屋门没有照进来,在壁炉的右边,而看到的这个木门是个十足的假货,完全为了保持对称。壁炉中间刻的是莎士比亚与某美女,具体是什么典故我完全没听懂。
这屋里摆了一本18世纪印刷的世界地理书。看到北京了吗?
赞一下神通广大的谷歌~
八音盒~
他家的一些其他古董。我问金发碧眼的讲解员MM,这书是什么,她老眼昏花的也看不清楚。回来把相片一放大,莎士比亚的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The Merry Wives of Windsor)
最后一站海军学院。不是太理解这和尚与零星铁姑娘组成的学校为啥是当地的重要景点。这个礼拜堂据说是个古迹,每半小时就响一次钟。

在校园里,除了我以外都是穿制服的。感觉他们是在参观我。
在省城浮光掠影的晃了大半天儿,雨中回乡~

进省城了-安纳波利斯/Annapolis(上)

安纳波利斯是马里兰州首府,是个不大点儿的海滨小城,在巴尔的摩的阴影下显得默默无闻。昨天,老猫坐了两个半小时公共汽车(有一半时间都在等车)到了这里。

一下车,就被这里小巧精致的街道和保存完好的古迹震慑住了。整个城市基本保持了美国独立前的风貌。很恍惚,这难道还是粗鄙不堪的美国?要不是满眼马里兰的州旗,总感觉是在欧洲的一个小城里。(木有去过欧洲,我就那么觉得~)

三月是马里兰州成立376周年纪念,满街都是这种怪异的旗帜。马里兰州这片地方最早是巴尔的摩男爵George Calvert的属地,旗子上黑黄相间的部分就是他家族的标志,红白相间部分是他老婆Ann家族的标志。此外,马里兰Maryland这个名字意思是Mary的土地。这个Mary正是英王查尔斯一世的王后,法王路易十三的妹妹Henrietta Maria。这段历史是后来在州议会大厦里的讲解员介绍的,我问她为什么独立这么久的马里兰还要用这种殖民者夫妻店儿的标志。人家耸耸肩:谁知道呢?传统吧~

这是个洗衣机,还是滚筒的。洗完之后用上面的滚轮一压,水就挤干了。

Annapolis有个很漂亮的小港口,三百多年前是美洲东海岸最主要的港口之一,也是非洲黑奴到达美洲的主要登陆地。港口附近曾是美国最大的奴隶交易市场。很多年前电视里演过一个电视剧《根》,改编于普利策文学奖得主艾里克斯·哈利的同名小说。里面主人公的原型就是从这个港口来到这个“新”世界的。现在这里还立有作者的雕像。安纳波利斯的这个小港口可能就是所有非裔美国人的根吧~

街头遇蠢狗一头,见到我就跟看见亲人一样扑过来。我倒是从来不嫌弃他们,不过看着它蹭在我裤子上的一大片口水,感觉还是不那么爽快~

小店里的糕点看上去很诱人~不过兜里揣着特价1美元八大块的Chocolate Chip Cookie,就不必破费了~

糕点铺门外的垫子上是这个,卖相也不错。

后面还有昨天逛到的几个景点:马里兰州议会,地主家的老宅和海军学院。过两天再贴吧

在伊朗人家玩Party

今天被室友带去一个伊朗混血人家Party。每人带一个菜去吃百家饭那种。我放了黄油和洋葱用苹果汁勾芡的美版西红柿炒鸡蛋受到了很多粉丝追捧。

大部分菜都不错,还有粥。热情好客的女主人强烈建议我放些柠檬汁…杯具啊。不知道您是否有过胃里反酸水的时候,偶尔能反上来一口消化了一半带着胃液酸味的东西。加了柠檬汁的粥就像在吃那玩意,还是一碗~~~(见下图右下角那一盆)

Photobucket

一帮认识不认识的三个两个一撮就在那胡侃。我感觉中文有望成为国际语言,室友的同学在浙江金华附近呆过4个月,死乞白赖让我们给她唱光良的《童话》;某白男在台湾呆了两年,说一嘴林志玲口音台湾国语;最绝的是某印度女竟然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读了四年本科…我和两个室友都没法用中文议论他们了,遗憾啊!

吃完之后第二个节目是挑礼物。每人带一个礼物,包好摆中间。然后摇号去拿。拿完不算完,到手的不一定是你的。如果你的东西被后面的人相中,就得给人家(哪有这么CD的游戏)。我第二个上去,胡乱拿了一个,一套小钳子改锥的工具,爱死我了,结果被人生生抢走,换来了这个——一盒子金币,Made in Nepal。发财喽!

最后一个节目是才艺表演。原来除了汉族,全世界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http://static.photobucket.com/player.swf?file=http://vid854.photobucket.com/albums/ab110/alafaalafa/AvansPartyFeb262010/MVI_0475.flv
http://static.photobucket.com/player.swf?file=http://vid854.photobucket.com/albums/ab110/alafaalafa/AvansPartyFeb262010/MVI_0483.flv

我们中文组合高歌一曲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震惊四座——我们跺脚的时候很用力,把众人震得够呛~视频欠奉~

这个Party感觉很文明,来的人是五湖四海,但都彬彬有礼。可能主人是穆斯林的缘故,连酒都没有。让我一改影视作品里PT=醉生梦死+糜烂生活的印象~

被二十二条军规了~

有本搞黑色幽默的美国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说二战期间美军有个规定:患有精神病的飞行员可以申请退役回国,此申请需本人提出。而凡能提出申请者,则证明其神志正常,不符合回国规定。一直觉得作者实在太有才了,怎么能构思出这么绝的情节。现在生活教育了我,凡在此国生活,不用构思,用白描手法写就行。

上个月在一个派出所不像派出所,居委会不像居委会的地方申请了社会安全卡。排了三小时队后终于受到了接待,磨磨蹭蹭的工作人员告知,两周以内会给我邮寄卡片。三周过去,杳无音讯,莫非大雪耽误了不成?遂打电话询问。在和一个能语音识别的机器人周旋了N分钟后,终于到了关底:请输入社会安全号码~这不是胡闹么,我就是申请这个的,你让我输个头?

一定是我操作有误,人家互联网都能发明的出来,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不敢再浪费电话银子,赶紧找了个藩女帮忙打电话。她和机器人周旋了N+1分钟,不过效果真不一样,拐进了一个能和活人说话的系统。就隐约地听见里面的活人没停嘴的说了不知道多久,除了“en,yes,sure, OK,right…”以外,丝毫不给口齿伶俐的藩女任何插话的机会。电话放下,藩女耸耸肩说,没有社会安全号码,他们什么也查不到……
为什么查不到还啰嗦这么长时间……